父母应该以身作则。大家的一些思想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大家作为父母应该从自己做起,降低自己玩手机的时间,孩子就会学着大家的样子,自然而然不会那样沉迷于手机。
孩子要玩手机该如何教育
孩子总是玩手机如何教育
1、爸爸妈妈为孩子树立榜样。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大家的一言一行,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块相处的时候,必须要放手手机,多与孩子享受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。
2、亲子拟定玩手机的计划。对于用手机看动画片、打游戏的孩子,爸爸妈妈应该与孩子一同约定,天天用手机的时长,天天用手机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。
3、转移孩子玩手机的注意力。当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哭闹时,把手机当玩具,拿给孩子玩,久而久之,孩子培养了玩手机的习惯。遇见这样的情况,爸爸妈妈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玩具、绘本与户外运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
4、有效伴随。爸爸妈妈不管有多忙,都要抽出时间,可以陪孩子打游戏,也可以陪孩子阅读一本绘本,还可以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。如此,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就降低了。
5、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。对于有同意能力的孩子,爸爸妈妈要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孩子,常常和孩子说说玩手机的弊病,当孩子在玩手机上有改进时,爸爸妈妈应该当令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。如此一来,孩子就有信心去改进,好的习惯就培养了。
智能手机有致使孩子沉迷上瘾的三大特征:
一是信息获得便捷。
孩子家庭作业中不会的题目,孩子想查找的资料等,只须手机一搜,大部分问题都迎刃而解了,便捷快捷又不费脑子。甚至,在疫情转入正常的状态防控的状况下,借助手机上网课会愈加多。
二是交流联系便捷。
信息社会中,有时不是孩子不能离开父母,有时候是家庭不能离开孩子。孩子外出,父母都担忧孩子安全或联系不到孩子,会主动给孩子配一部手机或一个电话手表。这样的情况下,孩子不想用手机都非常难。
三是娱乐功能强大。
现在,手机的娱乐功能已经把以往电视、电脑、CD、MP3、MP4等各种多媒体的的娱乐功能集于一身了。可以说,一机在手各种娱乐可以不重样。再加上现在的各种娱乐软件斗音、头条、微信等各种APP的强烈攻势下,成人尚且不可以自制,何况孩子呢?
怎么样引导孩子合理用手机
1、培养兴趣喜好,做到有效伴随
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商品,非常大是什么原因因为没人陪同玩,或者爸爸妈妈少伴随。
爸爸妈妈应该尽量增加伴随孩子的时间,同时做到有效伴随,而不是陪在孩子身边,但做我们的事情。应该全心全意伴随孩子,多和孩子一些互动和交流,知道孩子的想法。
培养孩子兴趣喜好,只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喜好,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,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收获感的时候,孩子对手机的需要就会慢慢降下来。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喜好,特别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小朋友互动的活动,这是最根本效果最好的渠道。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,对手机的依靠性就越大。
比如,让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图书,多听音乐,或是带孩子到户外玩,让孩子交朋友,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,转移孩子在手机上的注意力。
2、与孩子打造“约定”
切记不要父母单向制定标准强制孩子实行,建议父母先和孩子交流,充分知道孩子的想法,然后双方一同打造“约定”,如此孩子参与了规则的拟定,实行的时候主动性会更强。
双方可以进行如下约定:
1)那种情况下可以玩,比如天天写完作业可以玩;
2)天天玩手机的时间段,和可以玩多久,比如放学写完作业16:00-20点之间,可以玩1小时;
3)还有什么可以玩,什么不可以玩;
4)什么场景不可以玩,比如吃饭、上卫生间等状况下不可以玩。
5)根据约定实行多次时间,可以获得什么奖励。
在双方打造约定将来,必须要严格实行,父母不可以如由于孩子哭闹就妥协,在孩子达成约定的时候,也不要忘记给孩子承诺的奖励,进而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。
父母和孩子的约定可以参考实质状况,先松后紧,按部就班。
3、父母以身作则
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要紧,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孩子,孩子天生会察看和模仿父母的行为。
童话大王郑渊洁过去告诉父母,假如想让孩子培养爱念书的好习惯,那样父母就要天天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念书,就算是装模作样也好,低于3天,孩子就会主动拿起书读起来。
可以想象,总玩手机的父母,在需要孩子不可以玩手机的时候,孩子肯定是很疑惑,甚至会反问父母你也是常常玩手机啊。因此,作为父母必须要尽可能防止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。
父母教育指导孩子的过程是漫长的,所以爸爸妈妈亲要有足够的耐心。
其实孩子玩手机不是由于手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,而是时间没更有好的借助,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在了手机上,所以父母要想戒掉孩子手机瘾,就要多陪孩子去做其他的事,毕竟伴随才是最好的教育。